近日,央行发布的《2024年第三季度支付体系运行总体情况》数据显示,信用卡市场出现了一些值得关注的变化,其中信用卡逾期金额仍处于高位。截至2024年第三季度末,全国信用卡和借贷合一卡的数量为7.37亿张,较上一季度环比下降1.51%,人均持有量为0.52张。从发卡量来看,信用卡发卡量数据呈现出连续下降态势。截至一季度末,全国信用卡和借贷合一卡数量约7.60亿张;到二季度末,这一数据降至7.49亿张,环比下降1.53%;而到三季度末,信用卡和借贷合一卡数量进一步降至7.37亿张,环比下降1.51%。这表明,信用卡市场在这三个季度内,发卡规模持续收缩。
1、信用卡逾期金额高企
逾期金额数据
截至2024年第三季度末,信用卡逾期半年未偿信贷总额飙升至1216.08亿元,环比大幅增长15.46%,这一逾期金额占信用卡应偿信贷余额的1.42%。从已有数据可以看出,2024年季度信用卡逾期半年未偿信贷总额突破千亿大关后,第二季度略有下降,第三季度则大幅飙升162.8亿元,突破1200亿元大关。
不良资产增加
信用卡逾期半年未偿信贷总额的大幅攀升,意味着银行的不良资产增加,资产质量下降。这种情况在银行的半年报中也有所体现,可能导致银行在后续的信贷业务中更加谨慎。
银行不良率上升
在2024年上半年的年报中,多家银行披露了信用卡不良率。“零售”招商银行不良率为1.78%,处于股份行更低水平,但较上年末上升了0.03个百分点。浦发银行信用卡不良率为2.56%,较上年末上升0.13个百分点,民生银行不良率为3.24%,较上年末上升0.26个百分点。尽管不同银行的信用卡不良率存在差异,但在2024年上半年,多家银行信用卡不良率呈现出上升的态势,反映出信用卡业务面临的风险在逐步加大,各银行需要采取更为有效的风控措施以应对潜在的信用风险。
2、银行加强风控措施
信用卡逾期增长原因
信用卡逾期大幅增长,可能与以下因素有关:
发卡审核宽松:前几年银行为了争抢信用卡用户,在发卡审核环节相对宽松。部分银行为了追求市场份额和业务规模的快速增长,在信用卡发卡审核过程中未能严格把关。例如,对申请人的收入证明、信用记录等关键信息核实不充分,甚至放宽对一些收入不稳定群体的发卡标准,使得一些还款能力不足的消费者也获得了信用卡,增加了逾期风险。
风险监控不足:在信用卡发放后,一些银行对持卡人的风险监控和管理不够及时有效。未能及时跟踪持卡人的消费行为和还款能力变化,当持卡人出现潜在风险信号时,如突然大额消费、频繁更低还款等,没有及时采取相应的风险防控措施,如调整额度、加强提醒等,导致逾期情况恶化。
银行风控措施
面对较高的逾期数据,多家银行已迅速做出反应,紧急启动风控措施,旨在降低潜在风险。这些措施包括:
加强信用卡申请审核:严格把关申请人的收入证明、信用记录等关键信息,确保发卡对象的还款能力。
限制信用卡资金流向:银行明确禁止信用卡资金流入房地产、股市等投机性较强的领域。中信银行在内的十余家银行在2024年发布“关于进一步明确信用卡资金用途的公告”,强调信用卡仅限持卡人本人用于日常消费,买房、购车位以及股票、基金、期货等投资领域,一概不能刷信用卡。
调整现有用户的授信额度:根据持卡人的消费行为和还款能力变化,及时调整授信额度,防止过度授信。
加大逾期催收力度:利用大数据分析等技术,对持卡人的每笔交易进行实时监测,包括交易时间、地点、金额、商户类型等信息。一旦发现异常交易,如短期内频繁在不同地区刷卡、大额交易与持卡人日常消费习惯不符等,会立即采取措施,如暂时冻结卡片、要求持卡人核实交易等。